近年来,昭通市昭阳区立足乡镇(街道)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从青岗岭乡黑木耳种植到大寨子乡的黄桃种植再到永丰镇的西瓜产业,特色种植产业既赋能乡村振兴,又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加收入。
在昭阳区青岗岭乡白沙村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菌棒上的木耳争相破袋而出,务工群众正挎着提篮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每一朵木耳,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黑木耳基地建起来,我就来木耳基地务工,这里离家近,照顾老人娃娃也方便,120元钱一天的工钱也很满意。”正在采摘黑木耳的白沙村11组务工群众刘甫梅说。
2021年,白沙村利用村供水厂旁7亩集体用地,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公司”经营模式,建立林下露天黑木耳种植基地。经过3年的发展,白沙村黑木耳种植从无到有,助农增收能力从弱到强,目前已成为白沙村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让周围100余人次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今年我们种植黑木耳2.4万棒,基地里种植的黑木耳品质佳,具有肉质肥厚、色泽黑亮、口感脆、泡发率高的特点,很受市场欢迎。按照110元/公斤的价格,产值预计达10万元。”基地负责人付邦友说。
白沙村黑木耳的种植方式尊重野生木耳生长环境,把培养基放在山间,自然通风,用优质山泉水喷洒浇灌,在原生态的生长环境下,木耳干净无污染,饱满结实,胶质丰厚,口感爽脆。黑木耳采摘后,通过日光照射自然晒干,泡发率较烘干木耳高出40%到50%。
在黑木耳种植的3年时间里,青岗岭乡还积极邀请农业专家来基地进行黑木耳种植技术培训,进一步确保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木耳种植基地的实际,在黑木耳的种植规模、销售渠道、品牌宣传上持续发力,不断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青岗岭乡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眼下,昭阳区大寨子乡车德村的黄桃种植基地,金灿灿的黄桃挂满枝头,果园桃香四溢,邻里果农互帮互助齐采收。在车德村1组蒋华正家的宽敞院坝里,周围的邻居们正围坐一排,细心地将新鲜采摘回来的锦绣黄桃分拣装箱。“大家装完这20箱,就在我家吃了饭再回去。”村民蒋华正一边分拣黄桃一边笑着说道。
蒋正华种植黄桃8亩,听说要采收黄桃,周围的邻居一大早上就带着采摘的工具来他家果园里帮忙。“我们种植的锦绣黄桃,果型大、产量高,果肉厚实、水润多汁鲜甜。今年,我们在复盘了去年销售经验上,成立了合作社,并计划在金土农产品交易大市场和珠泉路水果批发市场开设大寨黄桃售卖点,欢迎广大朋友前来品尝。”黄桃合作社的负责人孔令琨骄傲地告诉记者。
2019年,大寨子乡引进黄桃种植,将车德村选为黄桃种植示范基地,并每年邀请农业专家来为参与示范带头种植的果农进行果园管护培训,进一步确保了黄桃的品种。目前种植面积为400亩,其中已挂果的桃树有200亩。今年,预计产量3.5万公斤左右,预计产值在40万元左右。
近年来,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特色农业种植,逐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在永丰镇小闸村春瑞家庭农场里,一个个翠绿色的西瓜躺在蔓藤之间,惬意地享受着高原阳光。在瓜田里,务工群众肖开雄正在认真地进行瓜田的管护工作。“家里孩子小,出去打工不放心。在这里上班,每天有100多块钱,待遇还可以,照看家里也方便。”肖开雄说,他是春瑞家庭农场聘请的第一批管理员,主要负责瓜田的日常管护和采摘工作。
据介绍,永丰镇小闸村有种植西瓜40多年的历史,“小闸村西瓜”在市场上很受大家喜爱。目前,永丰镇的西瓜种植面积已增加至800多亩,一亩西瓜产量在5000公斤左右,预计产值在800万元左右,辐射带动270户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