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积极探索“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推动新侨创新创业生根落地结硕果。
柳州市侨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侨胞,积极探索“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合作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通过构建“1+2+1”工作模式(即:立足1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建立“侨胞之家”和“新侨创新创业基地”2个平台,聚焦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1个领域),积极推动新侨创新创业探索实践,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助力乡村脱贫、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等领域发挥了基层侨联的独特优势作用。
培育重点
着重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2018年开始,柳州市侨联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开展合作,在学院建立了高校侨联组织,加强了高校与地方侨联的联系。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筹备,2019年12月27日,柳州首个“侨胞之家”和广西首家高校“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正式成立,自治区侨联领导和柳州市侨联领导出席挂牌仪式。依托这2个平台,柳州市侨联和学院定期联合本地区其他高校新侨群体,开展侨批文化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及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工作机制的常态化联动。
围绕中心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20年7月,柳州市侨联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共同举办了以“建功·报国·筑梦”为主题的柳州市新侨创新创业经验分享沙龙暨海归下午茶现场交流活动,柳州市涉侨部门和来自市华商会、市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等各行业的新侨人士50多人参加了活动。活动围绕留学经历,对比中外文化和制度,结合柳州工业城市、汽车制造业基地、柳宗元文化元素和网红螺蛳粉产品等特点特色和特产融合创意,分享新侨创业经验和创业故事,并讲述了创新创业基地培育的两个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创新实践的案例,搭建政企、校企以及企业之间多方交流平台,为侨界人士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需求及瓶颈问题,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措施,从不同侧面体现了“1+2+1”工作模式成果。
搭建平台
汇聚侨力发掘创新潜力
柳州市侨联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专业建设与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海外侨胞资源和渠道,双方深入探讨合作的模式与工作的突破点,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新侨的创新创业领域,并将其重点聚焦在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有代表性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旨在通过发挥新侨创新的作用,助力国家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
期间,培育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创业品牌,如柳州市十大文创品牌之一“桂北民艺”文创品牌以及由学院留学归国人员李谦、康日辉、周荣吉等教师创建的“柳州茶”品牌,由学院刘洪波教授(柳州市侨联兼职副主席)和新侨刘雅婷等老师共同创建的专门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机构“百疆文化遗产”品牌等。通过一系列举措,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地方文化保护与宣介,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还依托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开展非遗传承教育和中小学生研学项目,利用侨胞之家平台和侨联资源,积极向海外传播柳州非遗——2018年刘洪波教授在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举办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讲座;2019年刘洪波教授在老挝万象举办非遗保护与文创产品开发讲座;通过推广柳州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柳州市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柳州市侨联通过与地方高校合作创建“1+2+1”工作模式,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内涵建设的需求与新侨及地方侨联组织的发展需求相融通,有效地提升了地方侨联组织的服务能力、组织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据介绍,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是一所具有80年办学历史的国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化与民族化是学院多年形成的鲜明办学特色。学院现有在校生16000多人,其中国际留学生507人,侨眷和留学归国人员40多人。
学院专业门类较多,其中服务于柳州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的专业群最具有国际化特色,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中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学院”,招收印尼留学生,为企业印尼基地培养技术人才。
柳州市侨联负责人说,学院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建有自治区级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广西文化厅授予的国家级非遗保护平台、柳州市大学生创业园文创孵化基地以及民族特色鲜明的共创空间和研学基地,开发了多门地方文化遗产保护与非遗传承的特色课程和教材,科研与教学成果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