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7月28日上午9点,常州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本次大会全面总结了常州经开区成立5年来的建设发展成果,展望未来美好愿景,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发展信心,奋力推动经开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再出发。
从大会获悉,36个总投资达253亿元的重大项目即将签约落地常州经开区,主要涉及新基建、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在新基建领域,常州经开区管委会与常州电信、常州移动、常州联通、常州铁塔四家公司共同签署总投资24亿元的5G网络建设及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5G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生态圈建设、数字政府、工业
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升级、民生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共同描绘新基建发展的“经开愿景”。
常州经开区是常州最年轻的开发区,也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和常州“东大门”。2015年6月,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常州经开区挂牌成立。五年来,常州经开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和建设全市“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总体要求,牢牢把握产业转型升级和东部新城建设两大核心任务,主动作为、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成立之初,面对企业多而不强、产业大而不优的局面,我们坚持全方位夯实产业基础,全角度提高发展质效,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常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顾伟国表示,目前常州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增长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销售收入迈上2000亿元新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三年翻番基础上正朝着第二个翻番奋力挺进,入库税收超千万元企业数实现“破百”,经济新增长极“引擎”效应逐步显现。
9家世界500强企业、近全市1/7的规上工业企业、近4万家市场主体;200多家轨道交通配套企业、2500余种产品,基本实现全产业链配套。5年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4家,累计达180家;新增上市公司7家,累计达10家;新增新三板企业13家,累计达14家……这些靓丽的数据背后,源自常州经开区用改革激发了无穷活力,用开放拓展了广阔空间,用创新点燃了强劲动能,演绎了一幕幕争先进位、砥砺前行的发展大戏。
“我们将坚定不移打造结构质态更好的现代产业高地、城乡面貌更优的美丽宜居胜地、示范效应更强的改革前沿阵地、幸福指数更高的安居乐业福地。”顾伟国说,在常州东门、大运河畔,必将呈现一个更有实力、更富魅力、更具活力,能为全市五大明星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的常州经开区。
筑巢引凤,花开蝶自来。自常州经开区成立以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据统计,签约超百亿元项目1个,超50亿元项目4个,超30亿元项目6个,坤泰、哈焊所、欣盛等一批省重点项目的落地落户,为建设发展打造了“新家底”。此外,在省级经济开发区综合排名中,常州经开区名列第9位,创造了五年跃升51位的“经开速度”,其中改革创新指标名列全省第1位。
常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齐家滨在会上指出,今后三年是常州经开区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赶超跨越的决胜期,要瞄准全力创成国家级经开区,到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三年累计超1000亿元目标,能为全市五大明星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的常州经开区。
“要主动把自己放到全国、世界范围比一比、看一看,聚焦实业,秉持工匠精神,专注品质,做精主业,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全力奔跑,努力跑到最前列。”齐家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