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掖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找准民族团结与文旅产业发展契合点,推动“旅游+民族团结”融合创新发展,努力绘就张掖民族团结新画卷。
突出主线引领,赋予文旅新内涵。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活动,在全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景观设施中全覆盖融入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切实将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贯穿旅游全过程,文旅融合成为深化“五个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形态。指导全市53处A级以上景区景点、文博场馆将民族团结内容融入导游词讲解词和展陈内容,举办全市各类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业务骨干培训班1期,培训200多人,提升我市导游、讲解员的业务能力,完整准确传播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在丹霞景区、丹霞口文旅小镇打造《阿兰拉格达》《回道张掖》等富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旅剧目,让广大游客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华文化熏陶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深挖特色文化,打造文旅新路线。依托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石窝会议纪念馆、山丹县昊之语文化艺术中心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了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实体,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100多场次。打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品质化、特色化、定制化旅游线路50余条,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来张旅游,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力支撑。已建成开营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写生基地,累计接待西北师大等5所高校艺术类师生500余人,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张掖旅游知名度、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激活非遗资源,焕发文旅新活力。全市建成省级非遗工坊15家,非遗保护传承中心5家,非遗博物馆、乡村记忆博物馆23家,各级重点项目传习所52家,为各族群众深刻感受非遗魅力提供了多维度多感官的沉浸式旅游体验空间。肃南县国家级非遗项目裕固族服饰省级传承人杨海燕入选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通过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精品,为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并成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今年以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20场次,让各族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和体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多彩非遗,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市组织非遗宣传展示等十大类56项系列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展示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引导全社会关注参与非遗文化、民族文化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