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阳春三月,位于东莞谢岗的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正式动工开建,预计明年开始,比亚迪将在东莞量产新能源发动机。
作为“世界工厂”,东莞是全国第15个GDP破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双万”城市。过去一年,面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疫情频发等多重挑战,外向型经济显著的东莞,交出了地区生产总值11200.32亿元,同比增长0.6%的成绩,落后全省1.3个百分点。
2023年,聚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科创制造强市”的东莞,正在全力拼经济。今年东莞GDP预期增长5.5%以上,争取达到6%的发展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东莞还面临一系列挑战。
过去,这座国际制造名城以2465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和34个镇街(园区)的体量,创造了占全国经济比重0.9%的成绩。站在新的起点上,这座制造业大市、外贸大市不仅面临着外部不确定性增多、海外市场需求收缩等挑战,也要面临经济恢复的基础不牢、战略性新兴产业尚未挑起大梁、发展空间受限等内部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东莞应该如何发力冲刺新目标?靠什么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在东莞高规格召开的“新春第一会”——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将坚持制造业当家,明确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科创制造强市的前进方向。在此基础上,东莞把2023年定为“招商年”,同时再度聚焦“拓空间”,为产业新动能加速壮大提供助力。
新能源、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要率先破千亿
从国际制造名城到全国先进制造之都,多年来,制造业都是东莞最有竞争力的、带有城市品牌意义和实体经济地位的标签。
2022年,广东发布《关于支持东莞新时代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意见》,赋予东莞打造科创制造强市的总定位目标,推动东莞提高发展能级,增强珠三角地区核心引擎的战略支撑。
近几年,东莞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规划建设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达万亿级规模,智能移动终端已纳入国家级先进制造集群。
东莞制造业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4个,涉及6万多种产品,制造业占全市GDP比重稳定在50%。2022年,东莞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省占比达到13.3%。
与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形成对比的是,这座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城市所遇到的诸多挑战和问题。
今年的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面临的形势来看,东莞外部不确定性较多,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较为困难,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从发展动力来看,东莞高度依赖的消费电子产业进入周期性调整,其他新兴产业尚未能挑起大梁。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认为,这表明,在经历多年转型升级后,东莞自身产业结构仍有提升空间,产业新支柱的培养仍需不断加快。
2022年,东莞GDP总量和增速均排在24座万亿GDP城市末尾。未来,东莞面临与GDP总量相近的南通、合肥、西安等制造大市的竞争,更面临着即将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常州、烟台的追赶。
新的一年,西安将GDP增长目标定在7%左右。受到其闪存芯片、单晶组件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一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拉动,西安经济具备强劲驱动力。而东莞GDP预期增长5.5%以上,目前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全球市场排名并不高,新能源产业更是仅有百亿规模。
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制造业是东莞的“根”和“魂”,也是东莞在新一轮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底气。站上“双万”新起点,东莞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东莞在全省率先出台经济高质量发展“2+2”政策。其中,政府“一号文”深度锚定制造业当家,从“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方面,推出75项措施,重塑产业体系结构,搭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林江表示,突出制造业当家,东莞既要扩大存量,也要加大增量,通过新兴产业培育,放大新的发展潜能。
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方面,东莞今年重点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塑产业体系结构,增强现有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境内外参展、降成本、扩投资等,“真金白银”帮助传统企业抢订单、稳市场。
新的一年,东莞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快产业立新柱,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东莞延续制造业发展优势、开拓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必然选择,也是东莞建成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代化枢纽城市的必然途径。
在产业立新柱方面,东莞今年将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提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打造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新立柱,到2025年底前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率先突破千亿元规模。
东莞明确,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营收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不少于25家,产值超千亿元制造产业集群不少于7个,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42%,社会研发费用投入占GDP比重稳定在4%左右。
在陶锋看来,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是东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而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立柱架梁”,关键在于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东莞要采取强力有效手段,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力提升新动能竞争力,强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破解空间难题,5年整备连片产业空间10万亩
已正式动工的东莞比亚迪项目,占地面积约1044.5亩,投资65亿元,投产后年产值约170亿元。大项目的落地,不仅为东莞在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赛道抢占主动,也为东莞打造千亿级规模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了“补链”“强链”。
林江认为,先进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空间要素支撑,尤其是大规模连片产业空间。对于国土面积本就不大、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建设用地碎片化蔓延的东莞,一直都存在着大产业、大项目落地难的困境。
熟悉东莞产业空间的业内人士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尽管东莞全市产业空间有4亿平方米,但其中新增空间稀缺与低效空间大的空间资源矛盾,使得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龙头项目落地难,这已经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掣肘。
东莞自2019年便打响了“拓空间”攻坚战,到去年8月,已拓展新增空间约3.8万亩,盘活存量空间约3.5万亩,提容产业空间1.8万亩。2023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空间资源矛盾仍然存在。
赛迪华南智创中心主任龚佳勇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拓空间是一个动态综合性工程,需要既对城市原有结构性问题进行优化,也要对当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闲置土地进行整治规划。
他认为,对于东莞而言,未来在拓空间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思考空间从哪里来。另一方面,东莞的发展模式一直都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各镇街相对独立。目前来看,这尤其不利于需要连片空间和高位统筹的新兴产业落地发展。“如何突破原有34个镇街(园区)相对割裂状态,理顺体制机制,加强市级层面统筹和市镇联合,依然是东莞的关键命题。”
为此,在2023年的“2+2”政策中,针对产业空间供给东莞专门出台相关政策。东莞提出,2023年将攻坚拓展连片产业空间,推进镇村工业园整治改造,扩大低成本空间统筹供给。5年内整备连片产业空间10万亩,保障龙头型重大项目落地。并建设5000万平方米高品质、低成本、快供给产业空间,满足优质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其中,连片产业空间的拓展对东莞非常重要。如何用好土地收储整备的开发方式,为重大项目、龙头项目提供土地要素支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东莞新动能的发展空间。
133天,是比亚迪项目从规划到摘牌走完全流程所用的时间。而这样的速度,是东莞市创新统筹机制的结果。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在这场空间再造“试验”中,东莞开始摒弃过去“单兵作战”打法,将“空间”与“产业”结合,统筹谋划推进,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一站式”服务。
目前,东莞将有限的国土资源“化零为整”,打破原来的空间和利益格局,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前沿科研平台提供发展空间。新兴产业集群孕育成长,破解产业空间局限的“路线图”愈发清晰。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伟华表示,围绕连片产业空间整备,东莞今年要完成土地整备5000亩,或重点在麻涌基地、松山湖基地和塘厦基地完成300亩连片土地各1片。
而针对一批优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对发展空间的需求,东莞将按照“5年建设5000万平方米低成本产业空间”的工作目标,今年启动1000万平方米优质产业空间建设,这部分用地将主要以“三旧”改造为主。
全域招商,今年实际投资要超1600亿
2月初至今,由东莞各镇街(园区)党政一把手组成的各支招商团队足迹已遍布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多座核心城市及不少海外城市,比亚迪、联想、氢蓝时代、百度国际科技等龙头企业和一批单打冠军企业是拜访的重点对象。东莞新一轮“大招商”图谱逐渐清晰。
业内人士表示,在过去几十年中,基于以招商引资方式将技术、产品、市场、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引入本地,进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模式,带动了很多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合肥为例,近年来,被称为“风投之城”的合肥,其开创的模式被全国各地争相效仿。究其原因,是合肥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城市升级蝶变,而产业创新的主动力,正来自这座城市长期的招商坚持。
作为外向型城市,招商引资一直贯穿着东莞经济腾飞的轨迹。当下,东莞将招商引资工作重点聚焦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引链主、聚链属、搭平台、建生态,对新兴产业统筹谋划推进。
东莞将2023年定为“招商年”,提出“十四五”时期力争实现实际投资8000亿元以上,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12%以上。今年实际投资1600亿元以上,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实际措施上,今年东莞构建了市领导挂帅,市直部门、镇街园区、国企、社会机构、高校协同的大招商格局。其中,产业主管部门重点负责产业链招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新经济、新业态全域招商。
东莞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徐栋栋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今年东莞招商行动将重点突出“龙头项目+专精特新”特点,力争招引一批投资额50亿甚至百亿以上战略性引领性龙头项目。抢占风口产业新赛道,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排名前十的龙头企业,每年策划对接一批顶级制造业巨头来东莞投资考察。
此外,各镇街将重点招引30亿以上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六个一”项目。从产业类型看,今年招商项目将主要面向东莞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项目招引均与区域产业规划布局息息相关。
在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看来,与传统招商模式相比,产业链招商更多依托供需“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吸引项目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招商。
陶锋认为,在目前全国招商引资浪潮之下,东莞的招商不应该只针对个别项目、个别企业,而是将整体生态链引进来,通过相关产业形成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最终产生“1+1>2”的效果。“‘大招商格局’不是一拥而上的招商,更应该强调精准,这实际上考验着东莞的招商力度、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